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神木市第十四中学

神木市第十四中学

发布时间: 2022-03-29 10:37
单位名称 神木市第十四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初中学历教育。
住所 神木市滨河新区街道神新大道安泰路东侧
法定代表人 李向文
开办资金 15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预算
举办单位 神木市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1500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1235”项教育教学工作:“1”(一个中心任务),即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激发教育新动能。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学校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强化党建工作,加强理论学习本学期,党组织在规范办学行为、实行民主监督、凝聚铸魂育人合力、推动“三风”建设、打造“三个课堂”和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政治核心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激发党建引领新动能。深化主题活动,提高思想觉悟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9月10日党支部组织建党10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拍摄活动;观看了《中共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专题会议、爱国电影《长津湖》,到敬老院开展“冬日送温暖,情系夕阳红”慰问活动;走近塞上边陲,探寻杨家将故里。加强思想建设,净化行业作风重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道德建设工作,强化师生意识形态工作。二、“2”(两项重点工作),即抓“立德树人”之本,树“高尚师德”之魂。抓“立德树人”之根,让学生快乐成长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提出了“责立中国,任当世界”的校训,“乐学明理”的学风,围绕这一理念,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抓实“五项管理”,推动教育内涵发展以“责立中国,任当世界”为引领,抓实“五项管理”,确保师生健康。学校制定了《神木市第十四中学“五项管理”实施方案》,学校组织“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园、进展馆”、首届趣味运动会、“祖国,我爱你”朗诵比赛、组织研学旅行、阅读考级验收活动。2.实施品格“六艺”,助推习惯养成学校以“乐学明理”为学风,以“行、立、坐、卧、洒、扫、应对”活动为抓手,制定详实的工作手册。9月品格“六艺”启动月,10月份“三节三爱”爱国月,11月份开展“敬亲孝老”感恩月,12月份“爱国守法”月。3.技能大赛展风采,主题班会促提升学校德育月月有主题,周周搞活动。做“如何做专业班主任”培训活动,开展了两届班主任论坛。4.构建育人共同体,合力协同抓教育我校坚持以“家长为主体、学校为主导、社会协同、全员育人”的原则,构筑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二)树“高尚师德”之魂1.我校以“仁爱善育”为师风,制定《十四中师德评价体系》和《师德考核实施细则》,以“四者”精神为抓手,评选出11名“开拓者”,16名“奋斗者”,17名“敬业者”,20名“幸福者”。2.以师德建设年为契机,举办师德培训专题活动,激励教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三、“3”(三个课堂建设),即打造“三个课堂”,提升教育质量。本学期学校重点教学任务是强化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第一课堂”,提升教学效果以“6+2”课改模式为指导,组织了3次常规观课,1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4次教案作业设计展评。严格执行《学校校内外作业统筹管理办法》,抓细教研教改,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合理安排课后延时服务,做到培优辅差与兴趣特长同发展。丰富“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特长我校制定了《神木十四中第二课堂实施方案》,采取自愿原则,周一、周二、周四为课后培优辅差服务,周三、周五为社团活动,共开设29个社团组织,利用课后服务,实现知识延伸、兴趣培养和素质提升。拓展“第三课堂”,培养实践活动拓展第三课堂,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了各项活动:走进神中、走进公园、展馆、敬老院、杨家城、劳动场、家庭等,培养实践能力。四、“5”(夯实五项工作)即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作风建设、后勤建设制度建设,规范学校全面发展我校坚持让制度规范人、引领人、激励人,开学初,从实际出发重新梳理和拟定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编写了《从这里出发……》教职工手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教职工工作绩效考核方案》、《职称评审方案》《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等制度。队伍建设,保证学校快速发展1.“青蓝工程”互提升,教研培训促成长为打造一批师德高尚、专业素养扎实的师资队伍,我校启动“青蓝工程”计划,进行“凝心聚力、赋能成长”新任教师专业能力、教师领导力培训、微讲座等。2.推动信息技术2.0,构建“智慧校园”全覆盖为推动教育信息化2.0工程建设,新建计算机教室4间,购置希沃平板黑板54台、计算机117台,录播室1间、智能班牌54台;全员参与信息技术2.0能力提升培训。文化建设,彰显学校内涵发展我校承办了第九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启动仪式,开启了我校读书月活动。以我校构建的“忠勇”校园文化为抓手,在文化长廊开辟“四者”精神专栏,开辟“学生个人作品展”。作风建设,保证学校规范发展我校坚持以“博学力行”的校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加强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后勤建设,助力学校平安发展我校后勤工作坚持“服务至上、保障一流”的工作原则,完善安全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饮食服务,保障师生健康。强化安保设施,保障校园安全。五、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2021年12月荣获神木环保进校园“大手牵小手共做环保人”书画大赛优秀组织奖、神木市2021年“体彩杯”教体系统干部职工篮球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六、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是:1、我校各学科的师资力量不均衡,特别是美术、体育教师不足,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带来极大的不便。2、新建设施不够完善,设备采购不到位,无法按时竣工验收,使学校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七、整改措施1、关于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的问题。学校将根据陕西省中小学实验仪器配置要求,争取资金投入,足量配置部室设备,尽早完成竣工验收。2、均衡我校各学科师资力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学校进一步均衡我校各学科的师资力量,深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将“双减”工作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深化“三个课堂”创新工作,打造三类优质课型。八、下一步工作计划学校围绕“11321”的工作思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1”挖掘一种文化(阳光文化),体现“四者”精神。“1”统筹一项工作即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目的。“3”深化“三个课堂”创新工作,打造三类优质课型(抓实常规课、打造精品课、锻造精彩课),推进“陕西革命·十四中行动”课程改革工作,夯实三项常规工作(教研教改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案作业设计工作),实现“双减”工作在十四中落地生根之目的。“2”借助“品格”六艺活动塑造师生两项好习惯(卫生习惯和读书习惯),深化两项改革(评价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1”树立一种服务意识,即领导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学校服务家长。营造一种和谐进取、求实创新的育人氛围,促进十四中健康发展,实现一年上轨道的办学目标。1、抓党建,促教风,群策群力,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抓强组织建设,抓实党建常规,加强党建理论学习,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立健全“双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党建与德育、师德、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2、持续推进师德建设,不断优化校风学风。加强校风建设,坚持“帮助人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格局;加强师风建设,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加强学风建设,培养下一代高素质的接班人。3、夯实教学管理,提升办学质量。精细教育常规管理,严格教学纪律,严明工作纪律,强化过程管理,夯实管理责任,坚持“听评并重”,实施好“精彩一课”。着力打造“三个课堂”,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抓好读书、写字和运动教育,关注学生学习差异,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4、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品格“六艺”好习惯。引进国学院品格“六艺”育人理念,推动全体师生品格六艺的持续养成。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做好帮扶工作。创新德育制度机制,营造先进教育校园文化,创建市级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5、规范后勤工作,强化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后勤台账管理和财产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坚决杜绝铺张浪费。统筹推进高标准办学目标。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高水平现代化学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1年12月被榆林市生态环境局神木分局及神木市教育和体育局评为神木环保进校园“大手牵小手共做环保人”书画大赛优秀组织奖;2021年12月被神木市教育和体育局评为神木市2021年“体彩杯”教体系统干部职工篮球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