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神木市石峁遗址博物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石峁遗址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服务。严格按照《石峁遗址保护规划》对石峁遗址进行发掘保护、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开发利用。 | |
住所 | 神木市高家堡镇高家堡村 | |
法定代表人 | 朱绪华 | |
开办资金 | 1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神木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77.04万元 | 192.43万元 | |
网上名称 | 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公益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管理处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由张凌云变更为朱绪华,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主要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重点职能工作1.全力完成固投任务。2021年管理处全力保障遗址保护管理、展示利用和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进展顺利,截止12月底完成固投任务7776万元。2.文物征集和保护扎实有力。经文物终鉴专家小组鉴定共有1500件(组)文物入围终鉴环节,现正在筹备文物终评终鉴,征集工作有序进行。组织设计单位修编了《石峁遗址入口处内城墙边坡加固工程设计方案》《石峁遗址皇城台稳定性评价及抢险加固工程方案》,待省文物局核准后即可实施。委托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进行石峁遗址本体病害勘察研究,正在进行勘测、提取数据资料等工作。委托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设计了皇城台应急排水设施项目,已通过市发改局项目方案审查会,待市财政局审查完预算后即可进行招标。石峁遗址监控改造和补充项目已经通过市项目方案审查会,正在准备招投标。3.遗址保护日臻规范科学。根据年度防汛工作任务,修订完善了《石峁遗址防汛应急预案》,实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班制,购买了麻丝、防雨布、防汛沙袋、三防布等物资,为遗址安全度汛奠定了良好基础。积极推进遗址区监控系统改造升级和文保巡查常态化,实行文保巡查排班制,进一步提高巡查频率,及时发现和处置威胁文物安全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了巡查不留死角。4.文化研究宣传多向发力。完成石峁遗址宣传册的修订改版。组织宣教干部先后在高家堡小学、神木四小、神木市十一中等中小学开展“石峁文化进校园”活动7次,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持续提升讲解接待水平,采购配备了人工电子语音讲解器;石峁遗址宣传短视频制作精良,邀请了央视著名主持人任志宏担任解说,目前已在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了15期短视频作品。全年接待游客逾5万人次。《石峁遗址志》目前已完成了书稿的排版设计和审校加工工作,书号和版本图书馆的信息(CIP)均已确定。石峁遗址文献服务平台上线投用,为石峁文化的学术研究创造了便利条件。5.成功晋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组织实施了石峁遗址片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石峁遗址供电系统提升改造工程、石峁遗址景区文化展示提升项目。在石峁遗址道路两侧加装了安全防护栏,完善了道路标识标牌;健全了遗址文物标识和遗址导视系统。石峁遗址旅游基础设施和文化展示设施进一步完善,圆满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12月石峁遗址文化旅游区正式进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示名单。6.征地拆迁。管理处和高家堡镇政府组织遗址区村民代表召开了多次土地征迁座谈会,初步达成了征地意向。目前,管理处联合高家堡镇政府、测绘公司、评估公司正在对遗址区拟征用土地、坟墓和居民建筑进行村组地界指认、测绘和评估。7.“石峁论坛”成功举办。承办“文明起源和玉文化研究”专题研讨会,中国著名先秦史专家沈长云先生再次对“石峁是黄帝部族都邑”学术论点进行了现场论证,石峁遗址的文化影响力获得进一步提升。(二)重点工作任务1.石峁遗址文化旅游区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石峁遗址景区着眼精细化打造、小方面提升,在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旅游安全保护等各方面进行了再提升,确保了各项创建指标顺利达标。2.合力助推申遗工作。12月11日陈同滨教授亲赴石峁遗址指导申遗工作,详细说明了申遗工作要点。管理处制定了《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实施方案》和详细的申遗工作事项表。石峁遗址申遗文本、《石峁遗址保护管理规划》《石峁遗址移民征迁规划》《石峁遗址环境整治规划》等相关文本编制正在有序推进。3.着力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统筹落实4A景区创建工作,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础设施和遗址公园的宣传展示配套设施获得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结合遗产区和缓冲区相关要求对遗址公园外环线北段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石峁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先后完成了主体土建剩余部分、室外景观管网场平、外墙装饰等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展陈施工。主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产出一是考古科研。2021年,管理处副主任邵晶、石峁考古队邸楠等编写的论文《从石峁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看夏时代早期榆林地区先民的生存策略选择》在中科院主管的杂志《第四季研究》刊登发表。二是荣誉表彰。石峁遗址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成功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三是宣传创作。《石峁之歌》完成最终修改,正式发布。《石峁遗址志》完成最终设计排版,并办理了CIP和委印单相关手续,即将出版发行。15期《石峁科普短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转发。《幸福落地》纪录片第一集《石峁王国的歌者——杨瑞》在广东卫视播出,该纪录片入选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四是石峁遗址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存在问题一是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二是遗址本体尚无成熟的保护技术手段。三是干部队伍力量及专业人才不足。四是征地工作难度大。五是财政、技术支撑不足。四、改进措施(一)加快高A级旅游景区建设步伐聚焦5A级景区创建工作目标,不断巩固提升4A级景区创建工作成果,强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重解决讲解队伍力量薄弱、文化宣传展示吸引力不足、道路交通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强化供水供暖供电保障能力,下大力气落实遗址保护区日常环卫保洁工作,营造文明旅游氛围,不断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二)积极探索大遗址保护路径密切配合考古发掘工作,建立出土文物清单,确保已出土文物和城址安全。邀请知名学者、教授组建专家顾问组担当石峁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智囊团,不断为石峁遗址保护开发建言献策,研究讨论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形成石峁遗址文物保护有效做法和经验。继续联合科研院校开展石峁砂石与沙土遗址盐害治理和防风化加固的有关实验,积蓄力量突破文物保护瓶颈。(三)同心协力强支撑助力申遗立足石峁遗址工作实际,不断把专家的指导意见转化为工作上的具体举措。充分发挥石峁遗址的政策优势,借助国家和省级规划政策要求,大力落实争资争项任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快推进征地拆迁、环境整治、文物征集等基础性工作,全力配合当地政府做好群众工作,争取群众支持,妥善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快推进申遗工作一是尽快推动完成《石峁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出版,为遗址突出普遍价值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二是召开“石峁遗址突出普遍价值专家讨论会”和石峁遗址申遗工作专题培训会议。三是启动石峁遗址申遗的系列专题研究。四是完成《提名文件》(含申遗文本与管理规划)讨论稿。五是推进石峁遗址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工作。六是争取在2022年内管理处顺利升格为正处级。(二)大力落实宣传展示一是推进石峁文化、文物国家平台展览及石破天惊交响乐国家大剧院编排演出,以更好形式在更高平台提升石峁文化知名度。强化对户外广告宣传的管理,提升广告宣传平台层级,不断改善宣传展示方式。二是继续跟进申遗纪实资料片拍摄和宣传片更新,不断丰富申遗资料内容,并向社会大众揭示石峁遗址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最新成果。三是坚持石峁文化“走出去”,继续推进石峁文化进校园、进企业,加大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力度,开发出社会反响热烈、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四是不断提升讲解队伍实力,充实讲解力量,加强讲解员的业务能力培养,让“石峁故事”更有特色,更具魅力。(三)统筹落实项目建设一是抓紧落实对已实施项目的文物影响评估。开展对竣工项目和在建项目的文物影响评估工作,以评估结果为导向落实任务整改,保证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二是有序推进文保项目实施。采取有效措施对遗址本体边坡较为脆弱区域进行加固保护和冲沟治理,争取在2022年汛期前落实皇城台应急排水设施项目。及时制定抢险加固方案,对遗址本体进行加固保护。尽快完成《石峁遗址入口处内城墙边坡加固工程设计方案》《石峁遗址皇城台稳定性评价及抢险加固工程方案》前期工作,积极与市招投标委员会对接推动遗址安防监控系统改造升级。三是推动征地拆迁和规划编制工作。积极配合高家堡镇政府完成征地拆迁年度工作任务,保证申遗工作进度。坚持以石峁遗址申遗为统领,统筹考古遗址公园和5A景区建设,加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确保规划的落地落实。实施皇城台遗址临时考古保护大棚,并积极探索石峁遗址永久性保护方案。四是确保建设项目落地见效。加快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施工和内部装修,积极推动文物征集工作,力争石峁博物馆早日开馆。投资修建石峁遗址外环旅游专线(9公里)及供水供电通讯管网,形成系统完善的游览线路。启动智慧石峁建设工作,全方位、全景式展示石峁文化,将石峁遗址打造为高度开放的史前文化旅游目的地。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