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乡村振兴规划发展指导中心

榆林市乡村振兴规划发展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28 15:11
单位名称 榆林市乡村振兴规划发展指导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市乡村振兴发展服务。组织开展全市乡村振兴的调研规划、理论研究、项目咨询服务、申报、评价及一村一品、休闲农业、农村能源技术、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田基本建设等工作,推动全市乡村产业、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创业创新发展。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西沙榆林大道158号(农业大厦)
法定代表人 王海鹏
开办资金 8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预算
举办单位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5.8万元 49.1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乡村振兴规划发展指导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在市农业农村局的坚强领导、省厅相关单位的业务指导下,我们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开展了特色和休闲农业培育、农业环境保护、农村能源安全生产、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厕所革命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特色和休闲农业培育稳步推进。一是按照中省示范创建要求,经组织各县市区推荐、市级审核、专家评审、推荐上报等程序,建成了府谷县武家庄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榆阳区麻黄梁镇店坊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靖边县东坑镇、定边县白泥井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2个;创建认定了榆阳区农垦榆卜界、神木市华和实业、横山区吴家沟村、靖边县龙洲镇、靖边县新桥农场、吴堡县达连坡村6个市级田园综合体试点。二是围绕新时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需求,在横山区响水镇驼燕沟村无定河水稻基地和榆阳区麻黄梁镇乔堡村秋香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处开展稻田字画、向日葵景观农业试验示范,据统计,景观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游客数量持续增长,经营主体收入较去年均增加了25%左右,带动农户数量较去年增加了10%左右。农业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在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我们积极和相关单位协同配合,认真做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一是推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在榆阳区10镇28村开展了集中饮用水源地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共配发生物有机肥700吨,100%完成年度任务;配合市农技中心指导安排全市重点县市区开展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和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工作,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群众科学安全用药意识。二是加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协助市畜牧中心推进全市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重点对中央预算内投资非整县推进项目进行摸底上报。截至目前,全市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4.28%,畜禽养殖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8.38%。农村能源工作扎实跟进。一是完成可再生能源和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统计工作。组织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和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统计工作,并形成了统计分析报告。二是做好沼气安全生产工作。督促各县市区开展农村沼气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工作,结合有限空间作业隐患排查及十四运、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等开展了4次沼气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现场指导存在安全隐患的沼气业主进行了整改。四、基本农田建设有序推进。一是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工程建设调度、下乡检查、召开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等方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高标准农田37.92万亩,圆满完成了2021年省厅下达的建设任务。二是完成耕地撂荒排查调研工作。按照市委农办统一安排部署,我中心深入神木、府谷2个市县进行耕地撂荒摸底排查调研工作,摸清了耕地撂荒情况,督促落实了复耕复种工作。三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目前,我市榆阳靖边2区县已完成2020年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并已经形成评价报告。其他县市区在陆续完成采样、报批、检测等工作。五、农村“厕所革命”稳步实施。一是在榆阳区推广了家用智能免水冲式环保厕所7户,在榆阳区、神木市集中推广了三格式玻璃钢化粪池卫生厕所548套,发放了手动式抽粪器8125个,下大力气进行新产品引进、集中推广示范、后期管护试验,探索解决陕北地区住户分散、缺水、过冬等改厕难点,深得用户和县市区好评。二是配合市局完成改厕3.19万座,超额完成新建户厕任务1.8万座的77%;全面完成户厕问题摸排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摸排户厕232422座,其中未享受各级财政支持改造的户厕107834座,2013年之前各级财政支持改造的户厕30993座,2013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改造的户厕已摸排93595座。摸排发现2013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改造的户厕问题18303座,已完成5475个问题户厕整改,占问题厕所的29.9%,其余问题户厕均明确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六、调研培训扎实开展。4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市乡村振兴规划发展会议,以会代训,安排布置了全年工作;举办了全市农村改厕技术培训班、一村一品“云培训”各1期,参训200余人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各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榆林市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研究》《榆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榆林市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与管护体系研究》等6篇专题调研报告,其中,《榆林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在《榆林经济》第三期发表。七、取得的主要效益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我们开展了首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有潜力”的市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创建认定工作,示范打造了百年建党“稻田字画”、向日葵作物景观,进一步丰富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内涵,涌现出了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吸引了榆林电视台、榆林日报等媒体竞相报道,成为榆林周边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厕所革命”有声有色。与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对接,率先建立了榆林市农厕管理智能办公平台和农村管理微信公众号,实现全市农村改厕群众的报抽、报修、反馈问题等管护服务功能信息化、智能化,得到了省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榆阳区推广了家用智能免水冲式环保厕所7户,在榆阳区、神木市集中推广了三格式玻璃钢化粪池卫生厕所548套,发放了手动式抽粪器8125个,在新产品引进、集中推广示范、后期管护等方面下大力气,做足功夫,探索解决陕北地区住户分散、缺水、过冬等改厕难点,深得用户和县市区好评。2021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集体。农业环境环保成效显著。在榆阳区10镇28村开展了集中饮用水源地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共配发生物有机肥700吨;据统计,全市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4.28%,畜禽养殖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8.38%;2019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6.33%,提前一年达到了85%的目标任务。2021年被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评为“十三五”全省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八、存在问题与不足一是创新力度不够。开展工作习惯于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推动工作的创新做法和招数不够,同志们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还没有充分激活。二是对外交流学习不够。对外学习交流较少,同志们开展工作眼界不够开阔,特别在创新发展理念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九、整改措施一是我们乡村振兴中心将积极与市级各单位以及县区农业农村局沟通,继续发展精品农业、创意农业、品牌农业,继续打造精品休闲观光路线和农事节庆活动。农村人居环境、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休闲农业是我中心主导业务,我中心将加大产业调研力度和培训力度,以产业模范带动整体,进一步加强政府与经营主体的对接。在乡村振兴方面,我们将着重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训,打造一批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将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建立党建工作考核奖惩办法,通过党建引领工作,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效结合。加强党员干部群众每日学习强国的学习运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增强党员的归属感与创造力。十、2022年工作计划2022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田基建标准建设”四个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抓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通知》精神,继续培育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国字号”品牌。二是在中省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品牌宣传等措施,开展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行动,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产品的“有机”品牌。(二)抓好休闲农业规范管理工作。一是建立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动态管理机制,在“近城、靠景、沿路”处打造一批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农事体验深度融合的休闲农业精品点。二是加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继续开展榆林“四季游农”系列节庆活动,按照不同分类、不同时间节点推介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三)抓好农业绿色生产工作。一是继续探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新模式;加强玉米、小杂粮、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力度,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化统防统治。二是以靖边、府谷、清涧为重点,通过项目示范辐射带动,推进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迈上新台阶;持续推广使用国标地膜,建设农膜回收重点县,推进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强化典型示范。(四)抓好农村能源工作。一是做好沼气安全生产调度和报表报送工作,督促各县区不定期开展沼气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完成农村沼气安全生产检查市级核查工作;积极争取经费支持,做好农村新能源产品示范推广、耕地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废旧沼气池处置等工作。二是继续推广农村居民实用好用的新能源产品,为促进农村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奠定基础。(五)抓好农田建设和农村厕改工作。一是继续配合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上下有效衔接工作,确保两年计划一年完成;积极争取经费支持,督促各县市区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二是继续做好农村改厕摸排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多样化改厕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六)抓好宣传培训等日常工作。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乡村振兴、农业环境保护、农村能源、一村一品、休闲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从业人员的培训及考察学习交流,为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二是通过短视频、新闻报道、影像等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有关政策、工作成效等,营造乡村振兴规划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1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集体、“十三五”全省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