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第二医院(市骨科医院)

榆林市第二医院(市骨科医院)

发布时间: 2022-03-28 14:50
单位名称 榆林市第二医院(市骨科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预防保健/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妇女保健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医疗美容科/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诊疗与护理、医学科研、医学临床教学、保健与健康教育、卫生医疗人员培训。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康安路、榆阳西路
法定代表人 贺波
开办资金 42367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143万元 36141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第二医院.公益 从业人数  179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启航之年,我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院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和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着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持续深入开展,全面贯彻医改政策,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服务,医院各项工作平稳有序。现将2021年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细化党员“三类五星”评定管理办法,健全党员激励措施,对上年度“学习强国”积分3万分以上19名党员进行奖励,发放“学习之星”徽章和读书卡;举行“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彰大会,对“两优一先”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本年度培养发展对象20名、接收预备党员20名、转正12名;积极推进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党员“全覆盖”轮训,已组织2批次100余名党员赴佳县神泉堡参与现场教学。(二)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顿专项活动,加强行风建设1.深入开展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专项行动和干部作风问题集中整顿。发现问题线索10件,其中群众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3件,群众就医体验满意度不高问题5件,医疗人员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等行为的问题线索2件。2.按照市纪委要求完成监察对象采集录入工作,采集录入党员干部以及中层干部524人信息;组织全体党员、副科级以上人员415人参加省纪委监委开展的“党史党规党纪知识测试”;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护航民生》等警示教育片,形成日常警示教育和监督管理机制。3.畅通医患沟通渠道。2021年共接收12345便民热线、12123热线、网络问政446条。其中投诉356条,建议32条、表彰感谢34条、问题咨询24条。调查处理和及时反馈率100%。(三)强化工作措施,疫情防控取得扎实成效1.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工作。根据中高风险地区变化,动态管理措施。门急诊预检分诊2021年全年累计检出分流红、黄码人员296人次,与市、区联防办对接输送需集中隔离人员199人次,需居家隔离人员106人次。全年登记并专人护送发热患者共计12485人次,其中儿童普通发热门诊10684人次,成人普通发热门诊1731人次,特殊发热门诊70人次。配置黑体热成像仪,提高了预检效率。病区和门诊进行秩序管控,落实二次预检分诊,严格执行“一医一患一诊室”和“一患一陪护”等防控措施,减少人员聚集。2.2021年全年共采集核酸672075人次,其中采集住院患者66798人次,陪护125467人次,来榆返榆人员117808人次,本院职工50578人次,协助政府工作外出采集共8691人次,机场采集49058人次。(四)创新工作机制,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深入完成省医保信息平台切换工作,成立贯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医保贯标推进会议,改造系统功能38项,完成国家医保目录数据下载480万多条,完成医保目录对照4.3万多条。出院医保报销和门诊慢性病报销恢复正常运行。(五)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切实保障医疗安全1.以病案质量为医疗质量抓手,强化运行病历和终末病历质量监管。2021年1-12月份共有出院病历45947份,甲级病历率为99.7%,乙级病历率为0.3%,病案首页主诊断编码正确率平均为89.4%。1-12月份共抽查运行病历27568余份,抽查终末病历2297余份,以人工在HIS系统检查与到临床科室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病程记录内涵质量和及时性,知情同意书签署的规范性,手术相关文书签署的及时性进行督查,共扣罚110份运行病历,较去年同期减少35份,奖励优秀病历书写者52名。通过督查与反馈,运行病历的及时性提高,内涵质量有所改善。2.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2021年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40份,严重不良反应25份,新药不良反应57份。承担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国家抗菌药物管理网、国家医药经济信息网、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等5项国家监测上报工作,其中抗肿瘤药物监测网上报工作排名陕西省第二。(六)强化护理质量管理,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开展延伸护理系列活动。着力搭建医院与社区、校园的护理沟通联动桥梁。开展了9次多部门联动、多学科合作的延伸护理进社区等健康宣教系列活动。(七)聚焦优势专业,学科建设精准发力附属骨科医院整合发展成绩显著。多项高难度技术填补市内空白,年门诊量近4万人次,年收治患者3200人次,年手术量突破3000台。2021年,骨科医院三级手术1599例,较2020年增加142例,增长9.7%。四级手术1119例,较2020年增加600例,增长115.6%。联合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西安市红会医院,成功举办榆林市骨科专科联盟学术会和脊柱创伤仿生治疗培训班,成为陕西省脊柱脊髓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榆林分中心。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社会效益2021年,我院迎来建院90周年华诞,开启“十四五”规划蓝图、加快逐梦百年的步伐。瞄准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目标,以“辐射和引领区域内医学高质量发展和优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为己任,打造完善“五大院区、十大中心”支撑体系,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医教研“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2021年,医院办成了三件实事:积极争取市上支持,医院西侧二期发展用地纳入省市重点工程;解决了职工养老统筹问题;合同制职工三年内实现同岗同酬。保障多项重任:光荣地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全国十四运、神舟飞船发射医疗保障任务。完成了三项建设:以发热门诊和核酸采集点为主的疫情防控能力建设,以“四大中心”为主的急危重症体系建设,以智慧药房、智慧库管、智慧安防为主的智慧医院建设。实现了三个提升:医院在区域的影响力、患者的就医获得感、职工待遇得到质的提升。2021年,我院出院病人45947人次,较2020年增加5682人次,增长14.11%;门急诊诊疗人次为974461人次,较2020年增加150242人次,增长18.23%;住院手术为16466例,较2020年增加2205例,增长15.46%;四级手术2274例,较2020年增加328例,增长18.86%;主要业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二)经济效益2021年度我院总收入10.72亿元,较2020增收7262万元,增长7.27%,其中业务收入9.94亿元,较2020增加1.02亿元,增长11.52%。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综合实力有待提升,无住培基地成为掣肘教学工作的主要问题。(二)医院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省级重点专科尚未形成规模,在省内具有影响力的优势专业较少。医疗技术与服务能力与政府和社会对医院的期望有一定差距。(三)优秀拔尖人才缺乏,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学科带头人等高水平人才引进困难。受编制影响,临床专业紧缺人才引进也有一定难度。(四)医院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五)科研短板凸显,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和成果少,论文总体质量不高。(六)二期基础建设严重制约发展,西侧空地配套建设项目亟需启动。(七)疫情防控支出费用巨大,人力资源紧张,医院运行存在一定困难。四、整改措施(一)抓好党建工作,坚持服务大局。持续落实《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细化“三类五星”考评机制。启动医院等级复审工作。成立等级复审办公室,加强职能部门间协作,认真准备评审资料,重点做好与评审标准相关的各类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加强医院“十四五”规划核心目标落实。全力推进医院西侧用地规划建设,力争2022年上半年启动奠基仪式。全面启动绩效管理。对照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设定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预期目标。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两个允许”政策,全面推进薪酬制度和绩效分配改革。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加强住培基地申报和建设工作,进一步发挥临床技能中心在临床与教学中的作用。巩固“五大院区”建设成果。骨科医院、脑科医院进一步细化亚专业,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配置开展新技术亟需的高精尖医疗设备,引进手术机器人,建成复合手术室。继续深化“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深化医改”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向南方沿海城市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看齐。落实“人才兴院”战略。面向全院公开选拔一批中层干部,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模式。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构建“院史馆”+“劳模工作室”的集文化传播、院史教育、新职工岗前培训为一体的医院文化培育基地。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积极探索党组织工作新方法,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服务功能,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将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医院基层党建及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二)组织各科室学习最新的评审标准,逐条逐项对照开展自评,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改进措施和整改时限,牢固树立“全院一盘棋”的工作理念,确保医院顺利通过等级复审。(三)统筹规划建设高端医养结合项目—老年病医院(康复疗养院、医养结合大楼)、榆林市空中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妇儿医院、后勤保障大楼和地下停车场。(四)建立月监测、季评估、年考核的分阶段评估考核体系,对考核指标全程监管、及早干预、强化整改、减少失分,对不达标的指标落实到科、细化到人,落实奖惩机制。(五)进一步扩大三四级手术绩效分配改革试点科室,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绩效分配和薪酬制度考核评价体系。(六)继续深化院校合作,推动科研项目合作研发和临床应用转化,落实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完成分院科研教学培训中心的改造,力争年底投入使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证号43667562361080211A1001。有效期限:自2016年5月13日至2031年5月13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