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紫阳县>
紫阳县茶叶研究所
紫阳县茶叶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2-03-25 11:05
单位名称
紫阳县茶叶研究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依法承担全县茶叶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等工作
住所
紫阳县城关镇环城路西段
法定代表人
游新才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紫阳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万元
10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紫阳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加强全县茶叶生产的指导,结合市对县的考核指标实现年初下达的生产指标双增收。积极抓好基地管理,主要从茶园标准化管理、新建茶园、机采茶园培育等方面进行指导研究。加强技术加工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加大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全县茶叶加工质量。做好紫阳种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础工作,进一步为紫阳种茶树单株选育工作做好铺垫。5.配合县茶业发展中心做好茶叶品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6.完成县局安排的其他工作。在完成业务工作的同时,在局领导的安排指导下参与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核查工作、各镇村“十四五”规划编制指导、撂荒地综合利用的摸底统计、园区提升核查验收、农作物受灾情况核查等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派员参与苏陕交流学习、驻村工作等方面的锻炼。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全县茶叶产销。2021年全年茶叶产量达9523吨,实现茶叶第一产值25.41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8.15%、20%。今年茶叶生产新增调味茶、黄茶等花色品种,增加了白茶加工量,全县白茶生产300余吨。机采茶园培育及夏秋茶生产的宣传推动取得了明显效益。新开茶叶店30余家,我县茶叶仍实现产销两旺局面。2、基地建设方面:按局领导安排,在茶山观光园补植茶树30亩,配合茶业发展中心在全县新建茶园3185亩涉及12镇42各村1738户;全年低改茶园29217亩已完成;茶园常规管理160126亩,培育机采茶园10020亩,涉及17镇128个村。在城关镇塘么子沟村建立高标准山地机采示范茶园示范点400亩,已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实施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18万亩。3、产品加工方面:指导培育新SC认证茶叶企业10家,通过技术研究和试验,指导茶叶加工生产企业30余家,重点针对2021年新建、技术力量薄弱的12家茶厂进行了技术指导,使其生产出合格产品。结合夏茶的有效利用,在麻柳镇泽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工艺黄茶的试制研究,目前正在调整工艺技术指标阶段。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加工质量。4、技术培训。配合县茶业发展中心,实行分片负责、理论加实操的培训模式,根据茶园管理及加工时间节点,按照适时技术要领,进行茶园管理及加工技术培训,共计培训161场次,6903人次,其中包括县人社局组织的4期职业茶农培训。5.紫阳种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结合2021年市县下达的重点工作任务,培育2个市级、3个县级茶叶良种繁育示范园,共繁育面积410亩。保证2021年度新建茶园任务落实到有序推进。并组织单位技术人员在原生产茶园中选取优良紫阳群体单株10株进行了单株扦插,和企业合作在东木镇关庙村建立了120亩茶树单株种植资源圃,现已种植单株选育茶苗3万余株。6、宣传推介。配合主管局及茶业发展中心举办了2021年“春之茶”紫阳富硒茶开园季、协同举办2021年手工茶技术培训及2021年紫阳毛尖传统手工制作技术“十大能手”选拔赛,通过16场预赛、复赛、决赛竞技和成果评审;使今年在省市举行的“手工茶比赛”均获得优异的成绩,其中参加“陕西省第二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3等奖3名;安康市首届“硒茶大师”手工制茶技能大赛,5名选手获奖。为加大紫阳富硒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宣传,按照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要求,组织了两次产品参展活动(均因疫情影响临时取消)。协同茶业协会、市场管理局修订了《紫阳富硒茶》地方标准、出台了《紫阳茶》团体标准。7.认真指导企业使用“紫阳富硒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对目前已经使用“紫阳富硒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5家企业,进行了生产跟踪,按照标志使用规范严格要求,印制农产品地标志标签10万枚,并建立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作为茶叶成为我县首位产业,从技术队伍来讲,自市县机构改革后,体制机制愈加不顺,现有机构呈现弱化,人员严重不足,年龄普遍偏大,熟悉业务技术人员力量薄弱、且技术水平太低,无法承担急需研究解决的科研项目。承担全县茶产业全产业链和局里下达的重点工作等力不从心;二是作为茶业产业来讲,劳动力缺乏现象仍然突出,再加上受疫情影响,很多茶园呈现荒芜、下部了树的现象,造成茶叶单位效益不高,茶农积极性降低的现象。(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尽量多的提供职工学习机会,增加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在进行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尽量余相关实用技术雄厚,条件优越的院校或者企业合作;二是加强坡地茶园的机械化操作试验示范,推广机械化进程,切实提高基地建管、产品加工质量水平、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下一步工作思路。巩固提升富硒茶业作为首位产业和支柱产业地位,稳步发展茶园基地规模,升级建管质量水平,狠抓产品质量溯源建设,突出全域绿色清洁化生产,确保产业安全底线,提升标准建设水平,创新开发茶产品,做强区域(企业)品牌,拓展营销渠道和市场,加快产业链分工,推动主体联盟合作,实现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