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绥德县名州镇中心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管理,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 |
住所 | 绥德县名州镇辛店村 | |
法定代表人 | 李孝壮 | |
开办资金 | 2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2.76万元 | 434.75万元 | |
网上名称 | 绥德县名州中心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2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本年度,我校以县教体局2021年工作要点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工作的主导思想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制订科学合理的“双减”方案。“课后服务”、“五项管理”工作开展扎实,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研修工作得到加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进一步深化,为创立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奠定了基础。一学年来,我们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天班,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件事,各项工作扎扎实实、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得到开展。2021年度学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http://home.5ykj.com/mnkc/ _blank成绩,圆满完成了上级教育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就本年度学校的主要工作http://www.5ykj.com/Article/ _blank总结如下:一、本年度开展的主要业务活动(一)德育常规1、强化师德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本年度,我校积极倡导教师践行“四个引路人”标准,争做“四有”好教师。持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和教书育人本领。2、全面推进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学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榆林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常规要求》,树立“立德树人、立体树人、全员育人、全时育人”理念,把德育工作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我校德育工作全面实施“一八六”模式,一个核心:即以“礼”文化为核心;开展八大方面教育:以“八礼”为主要内容;从六大渠道入手,开展德育各项工作:校园外显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国学经典)建设、主题班队会、少队系列活动、文明礼仪操、家校共建。为此,德育处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主题队会,举行了“学雷锋主题活动”;开展了“三节三爱”主题教育活动;李校长向全体学生做了《弘扬国学经典、践行文明礼仪》的主题报告;在全体家长会上,李校长又做了《家庭、学校形成合力育人》的主题报告;德育处有在师生中间开展了《党在我心中》的征文活动。3、开展“追赶超越”活动,促进校风学风建设。本年度,我校在学校内部开展“追赶超越”活动,提倡师生树标杆、找差距,力争追赶超越。师生人人树立了自己追赶的标杆,制定自己的超越计划,在学习、生活中互相追赶,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二)教学常规1、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完善“五项管理”制度,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制定完成“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狠抓常规教学,确立学校核心地位。学校工作千条线,教学工作永远是根本,本学年,我校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了《绥德县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完善并执行《名州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量化考核制度》和《名州镇中心小学成绩量化考核制度》。加强对教学秩序、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教研活动的日常督查形式,提高督查效果;进一步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水平的意见,督促有关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杜绝“低效课’’。教务处每学年六次业务检查,对各位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了量化评定,形成总结性反馈材料,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开展。3、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数学完善“学案导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一至五年级语文教学采用“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邀请我县名师和教研员进行跟踪听课,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指导,完善模式的每一个环节。教务处先后组织了多次观摩教学,并及时进行了评议,多方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校长听课学年听课达100节,主管教学副校长学期听课102节。4、落实“双减”政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老师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习,减轻重复性作业、避免机械性作业。在“练”字上下功夫,练习贵在得法,重在教会学生练习的方法与技巧,使减负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层设计作业,提倡设计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严格控制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书面作业时间平均每天不超过1小时。5、充分利用美术书发室、音乐教室、体育室……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下半年第五周学校举行了迎“国庆”队列、队形、体操比赛,第八周学校举行了“校园足球联赛”,第十二周举行了校园运动会,第十四周,语文组组织了第四届汉字听写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积极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6、完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学后,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继续学习《绥德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办法》和《绥德县中小学校本研修评估办法》,把《名州镇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教师发展三年规划》落到实处,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校本研修工作。教务处要及时制定出学校《校本研修学年实施计划》,教师个人制定出自己的研修计划。各教研组组织科任教师人人上好公开课,组织好教师的学习和研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学校常规1、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学期内无一例安全意外事故。本年度,我校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榆林市中小学安全保卫常规要求》,健全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制度,逐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落实领导负责制与责任追究制。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预防第一”的意识。学校和班主任、科任教师、值周教师、路队辅导教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2、提升总务后勤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本学期,学校对总务处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下学期标准化建设的评比打好基础。“两免一补”和“营养餐工程”严格执行上级标准,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公共财产要严格管理,做好财产清点、建账工作。3、做好“双高双普”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我校继续由专人负责双高双普档案管理工作,各部室随时注意收集原始材料,完善档案内容。工作台账按督导室要求做到了“季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整改和完善。4、稳步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打亮学校“名片”。体育工作的开展与推进,是我校的一张靓丽的名片。5、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四)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1、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本学年,我校严格贯彻执行《绥德县教育系统教职工请假管理办法》和《名州镇中心小学教师管理及考勤量化制度》,严格请假审批手续。教师到校实行指纹签到,每月统计公布一次,学期进行量化奖励。2、教师队伍的建设。本学年,校内,我们继续开展“电教化”使用、赛教、说课等岗位练兵活动。要求每位教师都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将学习进行到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鼓励教师在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强教科研研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学校办学取得明显的效益,特别是师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学校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我校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广大家长的高度欢迎。2021年6月名州镇中心小学被授予省级平安校园;由李孝壮、刘震、薛改玲、张改荣、马莉集体创作的微电影作品《七步成诗》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中国梦—行动由我:2021年中小幼‘成语中国’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中被推选为示范作品;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在绥德县2021年中小学生微电影创作、爱国主义影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孙慧、马莉、马东利、薛改玲、王绒绒;2021年10月22日绥德县第七届中小学规范汉字抒写大会:名州镇中心小学获三等奖,马东利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奖;2021年10月绥德县第五届中小学诗词大会我校二等奖,孙慧获优秀指导老师;2021年12月绥德县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教师创作作品有孟玲玲等25名教师获奖;2021年9月榆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微型课题有8个课题结题;2021年10月省级教科研论文7篇获奖,县级教科研论文30篇获奖;孙慧、张改荣先后有三篇作品在绥德教育发表。三、存在的问题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专职教师,效果不够突出,缺乏心理健康专职辅导员和活动场所,教师的教科研意识还不够强,学科教学质量成绩不均衡,校园文化建设仍有待加强,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努力。四、改进措施1、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月查制度和班子人员听随堂课制度,落实“提质减负”措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努力改善校园环境,抓好学校环境卫生管理;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学校建成学生的“健康学园、和谐乐园和精神家园”。3、统筹安排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同时加强教科研管理,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抓班主任队伍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4、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加大学校硬件建设。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实施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双提升”行动。2、继续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做好教育乡村振兴工作。3、完善好“双高双普”档案台账。4、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5、学校新建部室科学规划、合理投入使用。6、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7、争取在多元化评估中,教科研、安全、艺术体育项目获奖。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