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西安市鄠邑区气象局

西安市鄠邑区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2-03-21 09:17
单位名称 西安市鄠邑区气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气象服务保障。气象行业发展规划和建设、行政及业务管理、观测探测、天气预测预报、科技服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住所 鄠邑区新农投大厦14楼
法定代表人 苏俊辉
开办资金 1304.9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38.58万元 1344.41万元
网上名称 鄠邑气象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时报送年度报告,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情况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成功应对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降雨年份。今年以来,天气气候形势复杂,低温、沙尘、暴雨、连阴雨等天气频发,汛期降水量异常偏多,汛期总降水量853.0毫米,位居1959年建站以来(62年以来)全区有气象资料记录同期历史第一多年。按照省市局气象服务统一安排部署,我局努力构建迭进式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机制,通过第一时间叫应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主要领导,进行快速决策部署调度,为防灾减灾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全区无一例因气象灾害人员伤亡。今年9月23日~9月28日,鄠邑出现长连阴雨及暴雨天气过程,鄠邑本站累计降水量创2011年以来极值,特别是26日全区出现区域性暴雨,各站日降水量均超过50毫米,最大余下277.4毫米!为有效应对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我局及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三级应急响应,紧急叫应提醒相关单位责任人,降雨期间逐小时发布最新雨情汛情及短临天气预警,为党政领导指挥调度、组织防御争取宝贵时间,气象服务成效显著,获得了区委区政府领导肯定。2.畅通信息发布,做好公众和为农气象服务。充分利用突发事件预警发布平台、短信等手段发布各类预报预警信息,全年开展元旦、春运、元宵节、人代会、第三届桃花节、清明节、五一、端午节、2021·鄠邑区第三届关中忙罢艺术节、高(中)考、八里坪林区火灾及春耕春播、三夏等专题气象服务,共发布雨情通报279期、天气警报32期、重要天气报告34期、预警信号129期,发布短信共计82万余人。各类预报信息通过自己发、部门转、媒体播三条战线发力,最大限度的提升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时效和覆盖面,推进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努力打通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壁垒。全力做好干旱和治污降霾气象保障,全年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18次,燃烧碘化银烟条243根,发射火箭弹52枚。3.不断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合力。一是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组织管理能力,年内指挥部办公室共发文43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二是做到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心中有数,预报预警靶向提醒,大风气象服务的标准和流程、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区水系分布图、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分布图并全部上墙。三是强化部门合作,与区应急管理局、周边台站建立了联防联动机制。联合农业部门开展葡萄专题气象服务,联合应急局开展了八里坪森林灭火现场应急保障服务和“使命-2021”森林火灾扑救综合应急演练。四是持续推进气象职能法定工作,年初对各镇街和各相关部门防灾减灾责任人进行了更新,对各镇街下发了防灾减灾避灾知识读本,并按区政府安排下达2021年度气象防灾减灾目标任务,年底进行统一考核。4.深化气象法治改革,加强防雷安全管理。进一步夯实防雷安全监督管理职能,依法公布权利清单,简化行政许可程序。与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发文,进一步做好防雷安全工作,向易燃易爆场所下发防雷安全告知书,签订防雷安全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加强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检查,防雷检测易燃易爆场所100余次。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文保单位、体育场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从防雷设施、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接收及应对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三、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短板及原因分析一是气象精密监测能力不足。鄠邑境内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域约120平方公里,该区域内目前仅分布有3个气象观测站,还远不能满足中小尺度致灾天气监测需求;部分区域站观测环境较差,设备老化,山区站信号传输不稳定。二是精准预报预警水平不高,缺乏本地预报预警技术及本地化业务支撑系统,灾害性天气特别是极端天气强度、落区和起止时间的预报准确率还有待通过科技创新研究提升。三是预警信息发布和部门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和传播能力还有短板,预警信息还不能短时间内有效覆盖全部受影响的社会公众。四是气象科普水平不高,公众灾害自救能力和意识差。社会公众对自然灾害预防认识还不足,群众安全意识和自救技能薄弱,气象科普延伸到基层还有一定困难。基层缺乏安全学习的有效载体,气象科普效果有限。四、2022年工作思路及措施一是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提高应对极端天气能力。围绕鄠邑“三四五”高质量发展需求,按照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定位,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和市气象局的决策部署,推进鄠邑区“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落实,提升应对极端天气能力。二是着力融入和服务鄠邑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气象科技创新,认真谋划鄠邑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科普等基础建设,落实气象强省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意见,满足区域气象防灾减灾需要和人民美好生活气象需求,为鄠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气象保障。三是全力以赴做好今冬明春天气服务工作。根据气候预测,今年冬季可能有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进一步落实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有关工作要求,切实做好低温雨雪、道路结冰、雾霾、森林防火、能源保供等气象服务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