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旬阳市> 旬阳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

旬阳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3-21 09:01
单位名称 旬阳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扶贫、避灾、生态及其他类型搬迁的工作统筹、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整体推进以及建设项目、资金的安排和管理工作。
住所 旬阳市城关镇党家坝城关国土所办公楼内
法定代表人 李秀奎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旬阳市自然资源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8.49万元 64.1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旬阳市自然资源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旧宅腾退节余指标交易取得成效。一是与陕西新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20.1万元/亩的价格签署了1000亩易地扶贫搬迁腾退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收益权转让协议,获得交易收益20100万元,目前已到账10000万元。二是完成了7个项目共3800亩旧宅腾退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项目包装,资料已申报省自然资源厅,省厅即将批准立项。(二)有序推进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一是加强社区治理,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完成了城关镇四海逸家移民搬迁安置小区等6个移民搬迁社区党组织建设,组建移民搬迁安置小区业主委员会6个,调整调解委员会3个,新增建标准化调解室4个。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累计投资1880万元的旬阳市民康现代农业园区等9个农业产业园区项目顺利实施,有效推动了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三是加大了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总投资2100万元建成了四海逸家社区工厂,建筑面积6500㎡,现已投入使用,引进企业1家,解决搬迁群众就业204人。(三)迅速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受8月以来持续强降雨影响,我市累计54个集中安置点和11户分散安置户不同程度受灾。面对灾情快速反应,督促指导各镇迅速启动灾后重建项目。一是针对城关镇江南移民安置点灾情,积极配合城关镇,有效采取了“强化疏导、及时撤离,落实救助、妥善安置,多管齐下、全力排险”的处置措施,专班开展应急排险及群众安置工作。二是筹资1000万元,实施了棕溪镇华峡安置点等第一批22个安置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四)巩固和提升移民搬迁成果。一是积极配合不动产登记中心完成了12791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产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了搬迁户有证安置。二是完成了搬迁系统平台信息录入工作,规范了系统信息档案管理。三是在搬迁社区深入开展了“爱党感恩”活动,高度关注搬迁舆情,办理来信来访案件26件,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了搬迁群众满意度。四是加强示范创建工作,小河镇小河社区、城关镇四海逸家移民安置区等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被市后扶办评定为“五星”示范社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聚力三个统筹,强化履职尽责,确保搬迁群众居有所安。把易地扶贫搬迁和避灾生态搬迁有机统筹,实现资源共享;把受灾群众安置和避灾生态搬迁有机统筹,752户2927人因灾搬迁群众享受避灾生态搬迁政策得到妥善安置;把搬迁入住和不动产权登记证办理工作有机统筹,在完成5666户避灾生态搬迁对象实际入住同时,完成了12791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产权登记发证工作。(二)聚力重点难点,突破交易瓶颈,确保节余指标顺利交易。组建工作专班,探索拓展交易渠道,成功签署了1000亩易地扶贫搬迁腾退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收益权转让协议,获得交易收益20100万元。(三)聚力质量提升,强化政治担当,确保后续扶持有序推进。加强社区治理,完成了城关镇四海逸家等6个移民搬迁社区党组织建设,创建市级移民搬迁“五星”示范社区8个;强化后续产业发展,累计投资188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园区项目9个;总投资1.1亿元新建社区工厂40000㎡,解决搬迁群众就业4200人;筹资1000万元,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2个;新增投资690余万元促进“四小工程”再深化;创新推行为民办事全程代办服务,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办事难题。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存在短板,不能满足搬迁群众生活需求;后续产业发展缺少资金和必要的硬件条件支撑,缺乏可持续发展。改进措施:争取项目,全面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寻找支撑,持续促进后续产业发展;创新服务,推行为民办事全程代办。(二)“十三五”期间,我市约有近1000户已搬迁入住对象(一般农户),因无避灾生态搬迁指标未享受搬迁政策。解决办法:借助新一轮避灾搬迁政策机遇,统筹解决“十三五”同步搬迁遗留问题。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全力做好新一轮避灾搬迁安置工作。指导各镇做好“十四五”及2022年避灾搬迁对象摸底、信息上报、对象的确定、资料收集、审核和安置工作。充分利用“十四五”避灾搬迁政策机遇,统筹做好受灾户安置和存量商品房化解工作。督促2021年因灾安置搬迁对象于2022年6月底前实际入住。(二)扎实做好旧宅腾退验收及增减挂指标交易工作。压实工作专班责任,确保2022年3月底前完成旧宅腾退项目县级复验和市级终验,4月底前完成省级复核备案。积极协调省厅对已包装的3800亩项目予以审批立项,确保8月底上市交易。积极协调西咸新区兑付前期尾欠的5800万交易指标专项资金。(三)倾力推进搬迁后扶重点工作。一是着力加强就业和产业培育,全面实施新社区工厂提质升级、劳动技能提升、就业率提升、就业监测四项工程。二是着力加强社区治理。坚持党建引领,逐步建立“党支部建在社区、党小组建在楼栋、社区志愿者建在网格单元”的管理架构,以强化治理促融入发展。三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行由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代管或托管的物业管理模式,解决搬迁社区物业管理难题;逐步引导供销、邮政、电信、电力、燃气、水务、交通等在安置区设点服务;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全程代办”服务新举措,促进迁入地与迁出地惠民政策互联互通;大力实施小超市、小库房、小餐桌、小课堂、小厅堂、小菜园“六小”暖心工程,实现100户以上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六小工程”全覆盖。四是着力打造后扶工作亮点。统筹搬迁后扶、苏陕协作、巩固衔接等专项资金,完善就业、产业、以及便民、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安心、暖心、贴心、舒心“四心社区”。筹资1000万元建设一批公共服务项目,率先打造四海逸家、蜀河三官、小河社区、吕河A区4个后扶示范小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