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眉县> 眉县人民医院

眉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2022-03-16 11:13
单位名称 眉县人民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住所 眉县滨河新区凤泉路北段
法定代表人 冉学兵
开办资金 9644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眉县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696.6万元 13365.78万元
网上名称 眉县人民医院.公益 从业人数  75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卫健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院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全院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狠抓行风建设,深化医改,加强业务管理、努力提升效能,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实现了两个效益稳步增长,全面完成上级目标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不断提升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一是持续把好预检分诊关。严格执行“三通道”。二是隔离病区共收治发热患者573人,组织专家组会诊108次,研讨106次,对集中隔离点观察人员解除隔离研判133次609人。三是加强医护人员防控和诊疗知识培训18场次,各科分次培训20余场次。2.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一是加大核酸检测力度;抽调328人赴西安、县域、小区参与核酸采样工作,完成核酸检测21万余份。二是推进疫苗接种。共接种疫苗3.4万剂次;为医共体内5家乡镇卫生院派出疫苗接种保障592次,参与保障1184人次。3.从严从细抓好集中隔离酒店管控。根据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要求,院领导及医务人员承担全县5个集中隔离点工作,完成1021人的集中隔离工作。4.“中心”建设发力提速。10月份卒中中心通过省级验收,11月份创伤中心通过省级验收,12月份胸痛中心通过国家验收认证;介入中心核心设备大型C臂血管造影X射线机于12月份已落实落地,透析中心、影像中心、重症医学科全年规范高效、运行稳定。5.对口帮扶和分级诊疗工作深入推进。一是与槐芽、金渠中心卫生院签订帮扶协议,派2名业务副院长、17名中、高级职称人员工作、学术讲座,带教查房,开展优值牵引、整脊疗法、耳石症手法复位等新技术、新项目。二是控制患者上转率,县域就诊率达到97%。院长冉学兵受邀参加“全国县域医共体实践价值案例分享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系列公益直播进行授课,进行了交流分享。6.医防融合成绩斐然。一是创新“医防融合”体系。扎实推进健康教育等“七步工作法”。二是推进家庭医生模式。对全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和综合评估,推行“1+1+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调整充实81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向辖区居民做到“四个公示”。截止目前,全县脱贫人口等重点人群共签约56994户,履约280636人。7.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全年柔性引进省市高精尖人才9名,支援引进专家教授10名,返聘院内高级职称退休专家12名,专家在院期间开展各类学术讲座87次,参与医院会诊及疑难病历讨论33次,参与手术53台,开展新技术业务2项。二是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三是组织参加岗位“大比武、大练兵”活动。8.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开展远程诊疗服务,远程会诊13例,远程心电会诊1778次、远程影像诊断3326次。二是对HIS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完成医保贯标工作,新医保报销系统顺利开通运行。三是完成居民电子健康卡系统上线,启动银医通二期项目,促进“智慧医院”建设。9.严格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一是加强院级医疗质量考核力度。二是加强病历质量控制。创新开展“病历质量提升月”活动,全年病历质控率同期提升5%,甲级病历率达96.4%。三是规范科主任业务查房。四是狠抓临床规范用药管理。五是落实重大手术审批制度。上报重大手术136例,有效保证Ⅲ、Ⅳ级手术安全顺利开展。10.加强学科建设,创新业务发展。一是发挥市级重点专科作用,检验、五官科进行市级重点专科申报。二是完成口腔科与五官科分科,增设疼痛科住院病房。三是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全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4项。四是我院被评选为“陕西省心脏康复中心联盟成员单位”、“高血压达标中心基站”、“宝鸡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质量优秀单位”;内三科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健康管理基地”、性病门诊被评为“宝鸡市性病规范化门诊”。11.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服务能力。一是推进PDCA循环管理,修订完善护理相关制度、流程35条,更新护理质量评价标准8项。二是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36%。三是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技能。12.重视院感控制,消除安全隐患。一是重新调整医院三级院感管理体系。修订感染流程、预案及制度46项,建立科室院感质量考核台账60份。二是全面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对重点科室和医疗废物共计监督收集医疗废物6.2万余公斤。三是加强院感监测。累计调查住院患者21622人,院内感染率为0.7%,无院感事件发生。四是加强医院疫情防控及院感重点环节管理,全年迎接省市县专项检查10余次,院内检查百余次,发放整改通知单360份。13.强化公卫管理,狠抓健康体检。一是全年共上报乙、丙类传染病456例,食源性疾病102例,意外伤害5808例,犬伤1145例,报卡及时率100%,准确率100%。加强妇幼项目管理,全年办理出生证明440人,开展产前检查3273人次,新生儿疾病筛查1299人次,筛查率100%。二是2021年完成单位体检122家,同比增长45.2%,全年完成体检12731人次,同比增长79.8%。14.聚焦医院运营管理效率。一是提升管理能力。将医院管理知识列为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的学习内容,邀请宝鸡市管理顾问,举办知识培训2次,集中学习4次。二是开展全成本核算。定期分析医院收支情况、运营情况,仅调整后的保洁服务项目每月可节约资金1.8万余元。三是规范设备管理。对医院87台设备进行运行效益分析,制定闲置设备调配方案,完成6台设备的调配使用。四是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杠杆作用,保障职工福利待遇,今年职工待遇保障占总支出的比重同比增长两个百分点。15.增强医保运行管理效能。2021年完成住院“一站式”报销16948人次,报销金额5530万元;门诊慢特病共报销12313人次,报销金额462万元;调查伤害患者1225人次,拒报698人次,拒报金额324万元;医保患者次均费用降低79元。16.提高药品耗材管理水平。一是全年基本药物占比55.2%,使用率67.9%。二是严格执行两票制及零差率销售,累计向患者让利561.44万元。三是全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5.63DDDS,较去年增长了1.81DDDS;门诊、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64%、1.93%。四是完成五批次67个集采品种的网签和集中采购,对部分试剂和医用耗材进行3次议价,全年节约资金近80万元。17.有序推进平安医院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网络。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能力。二是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时协调处理存在问题,全年完成安全生产问题整改33条。18.巩固健康扶贫成果。一是强化大病患者动态跟踪管理。眉县贫困大病患者1724例,治愈284例,转慢病管理1296例,救治率100%。二是持续推动“光明扶贫工程”。完成205例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的救治,救治补贴达144132.28元。三是对28名大骨节病、7名氟骨症地方病患者逐一甄别,建立“一人一档”。19.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要求需要,我院派出两名干部驻村通过入户随访、健康体检、送医送药等活动,为脱贫户提供帮助与服务,推动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1年,我院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卫健局的关心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卫生健康工作部署安排,以三级医院创建和二级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创新发展思路,加快学科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综合医改三大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医德医风建设抓得不紧。全院普遍存在思想不够解放、服务意识不强、文化宣传和医德医风建设重视不够,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特别是年轻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二是院科管理不严不细。制度执行不到位,考核检查不规范、不扎实;科室之间沟通协调配合不到位,抓工作落实的效能不高。三是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待加强。临床医技科室的专业特色和亮点挖掘不够,新业务开展、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进展较慢,县域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够。改进措施:为了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我院通过培训、专题教育、青工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更好的提高医德医风建设。通过每季度的行政考核,对所有科室从纪律、作风、科室管理、满意度、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打分,逐渐形成奖励机制,在下月绩效考核中体现,从而达到用制度管人的机制。四、2022年工作计划:1.推进医疗技术创新。2022年拟开展65个新技术新项目。2.推进服务模式创新。一是推广MDT、快速康复、中西医结合等新诊疗模式。二是将慢病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等领域延伸,持续推进病区6S管理。三是创新实施医防融合。实施医防融合七步工作法。3.建立精准用药机制。一是开展窗口药物咨询、电话和微信群药学服务等模式。二是推进“智慧药房”项目建设。在门诊药房自动发药,住院药房患者口服药单剂量分包的基础上,实行药品自动扫描入库。三是落实总药师制度。充分发挥总药师的职能及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中的指导作用。4.强化信息化支撑。一是积极推动智慧医疗体系建设。二是对LIS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药品耗材闭环管理。三是分批选派临床医师学习并取得编码资质,实现“四统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3551067561032611A1001有效期自2021年12月28日至2022年12月27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