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陈仓区> 宝鸡市陈仓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宝鸡市陈仓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12 09:21
单位名称 宝鸡市陈仓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指挥防汛抗旱,减轻灾害损失。业务范围:防汛抗旱管理;防汛抗旱研究拟定防洪调度;抗洪抢险组织;抗旱组织;防汛抗旱资金管理;防汛抗旱人才培训。
住所 宝鸡市陈仓区政府集中办公安置点
法定代表人 肖小明
开办资金 358.5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陈仓区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0.5万元 202.98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陈仓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2021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雨汛灾情概况今年,我区遭遇了1973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刷新了多项历史记录。自元月份以来,我区降雨量为954.2毫米,较常年同期(583.7毫米)偏多6成,为1973年以来最多;7月15日降雨量101.7毫米,单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秋淋期以来(8月30日开始),我区平均降雨量为446.7毫米,较常年同期(133.8毫米)偏多2.3倍,全区平均降雨日数为26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天,为近30年以来最多。10月2日,我区迎来第20轮降雨过程,受前期降水和全区降水日数偏多影响,土壤含水率高度饱和,导致山体滑坡、道路损毁、房屋倒塌、交通受阻……通关河自10月3日11时开始,水位迅速上涨,13时达到峰值,流量为284立方米/秒(警戒流量200立方米/秒),时至10月10日,流量降至100立方米每秒以下。据统计本轮降雨过程造成我区14个镇街13760余人受灾,房屋及居民家庭财产损失855.9万元,农林牧渔业损失2024.31万元,基础设施损失24780.64万元,公共服务损失998.98万元,其他损失5146万元,合计损失3.38亿元。(二)未雨绸缪,扎实开展防汛备汛工作按照“及早部署、主动防御”的原则,我中心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大力量、行动上狠抓落实,多次组织召开防汛专题会议,研判防汛安全形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了防汛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1、提早防范,及时开展隐患排查。4月初组织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对山洪、削坡建房点、沿河村落、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隐患点进行了细致摸排,14个镇街45个村摸排出72处重点隐患,涉及687户2534人,落实了在强降雨期间转移避险责任人,明确了转移避险路线和避险安置地点等措施,为“防抢撤”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部门协同,全面维护设施设备。从3月份开始会同水利部门对全区8个镇59个山洪灾害重点村雨量器和水位报警器进行了维护,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山洪灾害防治系统的区级监测平台、雨水情监测、群测群防体系进行全面检修维护,确保运转正常。3、落实责任,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及时修订完善了区级总体防汛、抗旱、城区防洪预案,渭河等主要河流、水库、山洪等防汛预案,提高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郑州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召开专题会议,就郑州雨情灾情进行商讨研究,共同分析防范重大自然灾害措施,吸取经验教训,查摆了我区防汛短板问题。4、以练促训,积极开展防汛应急演练。今年以来,统筹开展防汛应急救援演练10场次,其中省级演练1场次(九龙山景区综合应急演练),涉河工程单位演练1场次(陈仓渭河大桥防汛应急演练),镇街级演练8场次,有效锤炼了防汛应急队伍,为防汛工作宣传营造了较好的声势。5、周密部署,认真开展防汛备汛检查。五月下旬,由区级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区应急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局、文旅局牵头,区住建局、交通局、教体局、农业农村局参加,分成4个检查组,对全区14个镇街和有关部门的防汛备汛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6、严阵以待,落实防汛物资和抢险队伍。针对去年汛期我区洪涝灾害严重,区级防汛物资消耗较多的实际,投资120万元补足补齐区级防汛物资。同时,为了提高防汛抢险物资投送时效性,分别在县功、坪头、拓石、慕仪、凤阁岭、香泉设立了六个防汛物资储备点。今年,全区共储备铅丝笼2800套,铅丝3.6吨,编织袋20万条,石料1000方,柔性网兜300个。落实区、镇级抢险队伍15支,抢险人员1700余名,同时,为西部山区偏远乡镇各配备了卫星电话2部,为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做好了物质和组织准备。(三)压实责任,抓好雨汛灾情应对工作1、全面落实防汛防灾主体责任。公示了陈仓区2021年防汛抗旱责任人、主要江河水库巡查责任人,做到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印发了《关于区委区政府领导联系镇街、区级部门包抓镇街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明确14个镇街联系指导区级领导和包抓部门。强降雨期间,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包抓部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现场督查。我中心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发布预警信息150余条,组织防汛会商调度20余次,每轮降雨期间下沉镇街督导检查防范工作。7月9日、7月23日、8月21日,8月29日,9月17日,9月22日全市强降雨防范应对期间,14个包抓组,下沉一线,靠前指挥,促进了各项防汛减灾工作的高效有序顺利开展。各镇街严格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坚持一名主要领导全天在岗24小时防汛值班,领导干部驻守包抓村组,包抓滑坡隐患点、重点堤段等防汛重点部位,坚持汛情日报制度,把防汛工作落实到村到组到户。10月2日强降雨过程,我中心提前研判部署,于9月30日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我区后汛期防汛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做好中小河流巡堤查险和小型水库水电站防汛安全工作的通知》。10月3日,4日两次视频调度全区防汛工作,并于4日对西山片区拓石镇、坪头镇、凤阁岭镇、九龙山景区等防汛重点乡镇开展安全检查。2、举一反三,严明工作要求。10月6日凌晨,接到拓石镇望家坡村发生滑塌事故造成4人被埋的报告后,我中心肖主任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协同市、区消防救援队,育才集团应急救援队等专业力量开展应急救援,以最快的速度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送医救治。随后会同镇村干部将该村临崖居住的村民通过集中安置和投亲靠友等方式全部妥善安置,并协调解决饮食、饮水、住宿、取暖问题,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10月6日中午紧急组织召开滑塌事故通报会,并对下一步防汛防滑工作进行了安排,会议强调一是把风险区人员转移作为当前第一要务来抓,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发生。二是全员动员,立即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三是区级包抓部门要充实下沉工作力量,帮助开展转移避险工作。四是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10月6日晚组织召开区防指扩大会议,区委区政府所有在家领导、区防指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镇街班子成员及各村三委会委员参加会议,会议强调,要全区动员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区级领导、部门、镇街、村组、社区干部要全部行动起来,将全区71个地质灾害点、临河、临崖及存在安全风险的群众全部撤离转移,严守安全底线,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拉网式排查隐患,转移安置风险区群众。10月6日以来,全区干部取消休假,参与风险摸排和处置工作,在包抓领导、下沉干部、驻村帮扶单位和四支力量以及广大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已转移安置地质灾害点、临河、临崖等受安全威胁群众2038户5001,其中集中安置915人,分散安置4086人。排查防范期间累计设置警示标志1067处,出动大型机械749台次,清理塌方100087立方米、抢通道路175处、临时加固修复河堤41处,恢复人饮工程78处、供电设施27处,出动抢险人员23000余人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我中心不断加大防汛抗旱知识宣传力度,编印下发各类宣传资料,落实全区江河湖库防汛责任人,年内发布预警信息150余条次,有效组织应对了20余轮次强降雨过程,为防汛抗旱救灾工作顺利开展筑牢了坚实基础。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防汛抗旱工作存在主要问题:一是隐患排查治理销号工作的深度广度不够。二是部分镇村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三是基层防汛抗旱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改进措施:通过本年度秋淋灾害的防范处置,在一定程度上磨炼了我区各级防汛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锤炼了队伍。一是逐步完善防灾避险人员转移工作机制,二是督促镇街及时补充完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三是根据基层实际情况,修订完善预案。四、2022年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好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部门领导、技术人员“三位一体”防汛抗旱责任制和防汛抗旱应急组织指挥体系,落实主要行洪河道,河道内村庄、水库、淤地坝、地质灾害点等重点部位行政、技术、预警、转移责任人,切实做到防汛抗旱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打通夯实“最后一公里”。做好防汛抗旱物资和抢险人员准备。积极筹备资金,抓紧购置补充区级防汛抗旱物料。同时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区级基层物资储备点的储物规模,逐步建立增强镇街对抗风险的“储备力量”。加强区级、镇街、村(社区)抢险人员队伍建设,开展防汛抗旱应急演练,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上得去。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在全区范围开展调研走访,进一步摸清防汛抗旱隐患基数底数,细化预案防范措施,特别是针对郑州特大暴雨灾害经验教训,研究制定我区应对极端灾害天气防汛工作办法,完善预案防范体系。同时,指导建立责任明晰,执行有力,实用性强的基层防范预案,做好区、镇(街)、村(社区)三级预案执行的协同调度。4、逐步完善防灾避险人员转移工作机制。动态管理转移避险工作清单,强化隐患排查,增补风险隐患点位,核实转移避险人员,科学规划合理设置避险场所,进一步夯实区镇村三级工作责任,落实包户盯人要求,以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等形式,将防灾避险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