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卫生厅组织检查组,对各地贯彻落实去年7月召开的全省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看,一年来全省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起步良好,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起步良好。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卫生厅根据中央部委《关于深化卫生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卫生部把陕西作为全国六个试点省之一的要求,于去年5月制订下发了我省的“实施意见”和6个配套文件,并于7月召开了全省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一年来,全省各地市和62个县制定或下发了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市、县委,政府会议进行研究,不少市还专门召开动员会进行具体安排。咸阳、宝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展快,咸阳市直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首次聘任工作已于去年底结束,宝鸡市直12个卫生单位中已有9个单位完成首次聘任工作任务,两市县区卫生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也已开展。省卫生厅直属单位9个已完成首次聘任,3个单位正在进行,春节前将结束。截止目前,全省398个县以上卫生事业单位中,已完成人事制度改革首次聘任的有110个、占27.63%,正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184个、占46.23%。在今年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和4月份在陕西召开的全国卫生人事工作会议上我省介绍了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情况经验,得到了卫生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增添了卫生单位的活力。
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实行聘用制、分配制度、分流安置未聘人员、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据统计,全省在这次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行政后勤机构设置由原来1240个,精减为887个,精简28.47%;行政后勤人员由原28943人,精简为21049人,精减27.74%。普遍推行中层领导人员竞争上岗,实行全员聘用制,分流安置未聘人员2719人;对新进入卫生单位的3242名人员实行了人事代理。多数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将工资活的部分和奖金按考核结果重新分配;也有部分单位将原平均分配的奖金按考核分配,17个单位已实行岗位工资,个别单位实行年薪制,将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理顺了卫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延安、安康市、武功、陇县等公开招聘院所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咸阳215医院编制床位250张,现开设病床达700多张。省第二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一倍。涌现出榆林星元医院、咸阳市一、二院、宝鸡市中医医院、汉阴、西乡、洋县、富县、米脂、白水等县医院、汉中市卫校附属医院、安康市妇幼保健院等一批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先进典型。
(三)精心组织,平稳过渡,稳妥推进。
一年来,各地各单位普遍在认真组织学习文件,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制订了本地区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并经广大职工反复讨论通过。省卫生厅、咸阳、宝鸡市卫生局等单位的领导还定期召开直属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汇报会,并亲自参加每个单位的动员大会做动员,加强具体指导。各单位在改革中既达到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又对未聘分流人员妥善安置。增强了职工事业心和忧患意识,单位“两个文明”建设明显改观,主动进行后勤社会化和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不断向建立新型的用人制度迈进。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成绩是主流,但是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市特别是县区工作进展缓慢;二是有的领导同志存在畏难情绪,等待观望,工作摆不上位置;三是宣传工作力度不大,典型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针对这些具体问题,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卫生厅协商研究,提出以下措施:一、由省上三部门下发通知,提出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和阶段目标。力争在明年一季度各市级以上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首次聘任工作基本完成,明年上半年全省县级卫生单位全面开展,年底完成。二、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组织新闻媒体等进行多形式的广泛宣传,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三、在12月中旬召开一次全省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座谈会,会期一天。请各地市卫生局长、有关医院院长、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汇报交流工作和经验,由李鸿光厅长讲话安排阶段性工作,请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领导出席会议并作指示。(省卫生厅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