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全面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文明办发〔2022〕1号

时间: 2022-07-18 16:10 来源: 陕西文明网

各市委文明委、杨凌示范区党工委文明委,省委文明委有关成员单位:

现将《全面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按照部署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陕西省委文明办

2022年3月14日

 

全面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厅字[2021]43号),推动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面展开、全面覆盖,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引领群众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全县域为整体,至2022年底,全省各县(市、区)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辖乡镇(街道)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行政村(社区)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按照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服务群众精准的要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使之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为推动新时代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丰润道德滋养。

二、聚焦重点任务

1.突出首要任务,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壮大宣讲队伍,发挥党员干部、专家学者作用,运用方言土语、“小舞台”“大篷车”“大喇叭”等多种方式,通过文艺党课、主题展览、舞台展演、经典诵读等载体,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让群众在春风化雨中感受理论的温度、思想的魅力;丰富内容供给,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用活场景体验、开展分享交流、实现情景交融,把理论转化成百姓话语,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组织编写乡土教材、宣讲教案,制作文明实践公益广告、征集短视频,深入浅出地阐释好新思想。

2.锚定重点方向,做实思想政治工作。构建文明实践网格,依托社区党建、综治等网格资源,按照人口规模和居住状况,构建文明实践网格,组织志愿者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和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关注重点弱势群体,对老年人、留守儿童和困难儿童、残疾人、生活困难人员等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性开展上门慰问、关心关爱。对存在思想困惑、精神困扰的群众,点对点开展宣教帮教,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文明实践活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陕西文明网、“文明陕西”等网络阵地作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组建舆论引导、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网上法律援助、结对帮教等文明实践活动,使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3.培养时代新人,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开展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谱系,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主旋律;加强“厚德陕西”建设,开展三秦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系列最美人物、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新时代好少年等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人们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过好“我们的节日”,开展优秀电影播映、文艺汇演、宣传宣讲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活动,让人们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提升精神风貌;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和村民自治组织督促推动作用,弘扬勤劳节俭美德,培育健康生活方式,破除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改得了的生动局面。

4.完善工作机制,做实做强志愿服务。建强志愿服务队伍,精准把握志愿服务的性质和内涵,招募有觉悟、有热情的志愿者,加强全员培训和动态管理,让志愿者掌握文明实践工作目标、内容和要求,引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文明实践。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建立志愿服务政策扶持、激励保障制度,开展星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评定工作,用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经验,加快形成应急志愿服务体系,提升应急组织动员、专业救助、支援保障能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任务,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等群众最现实关切,打造群众期盼、社会需要的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

5.强化基础支撑,整合用好阵地资源。激活闲置资源,梳理摸清闲置阵地底数,根据工作需要改造升级,更好地为文明实践所用;打通封闭资源,着眼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打破各类阵地资源自成一体、封闭运行状态,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下沉优质资源,推动省、市、县优质资源通过机制化结对帮扶注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落到基层、惠及百姓;联动社会资源,推动社会组织、爱心人士、慈善机构通过建立文明实践基金、开展帮扶活动等形式,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融通网络资源,注重数智赋能,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优势,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文明实践平台信息联通、线上线下互动。

6.把准工作导向,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坚持群众路线,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让群众在文明实践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建立沟通渠道,深入基层面对面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针对群众反映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形成活动清单和工作方案,用文明实践的良好成效回应群众关切;搭建服务站点,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窗口单位为重点,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文明实践服务圈,不断拓展实践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三、落实工作举措

(一)实施文明实践阵地建设行动 

1.成立两个中心。各县(市、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志愿服务中心(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党委书记或专职副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和志愿服务总队长,宣传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加强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具体负责文明实践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综合使用效益。

2.成立两级所站。各镇(街道)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志愿服务队,党委书记担任文明实践所所长和志愿服务队队长;各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志愿服务分队,党支部书记担任文明实践站站长和志愿服务队分队长,组织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引领群众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3.推进标准化建设。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五有”标准,突出阵地标识、组织框架、工作制度、理论宣讲、实践展示,突出文明实践讲堂、理论宣讲室、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打造,突出展览室、村史馆、文化舞台、家风广场整合,每个县(区、市)高标准建成3-5个文明实践示范所、5-10个文明实践示范站,以点带面带动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全面提升。

(二)实施文明实践项目孵化行动 

1.精心策划项目。以创新理论学习实践、党的政策宣传宣讲、主流价值培育践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移风易俗持续深化等为重点,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具有示范引领、特色鲜明的主题文明实践项目,策划着眼群众生产生活共性需求的普惠文明实践项目和满足群众个性化、差异性需求的特惠文明实践项目。

2.完善项目流程。按照“设立项目—招募志愿者—实施项目—评估效果—优化项目”的流程,对文明实践项目进行闭环管理。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预期目标、服务人群、进度要求、费用预算等,实现可操作、可评估、可考核、可完善。坚持因事找人,依托项目吸引招募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并按照项目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3.打造品牌项目。突出思想内涵,寓宣传教育于文明实践之中,见人见事见精神,引导人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境界、实现价值。在实践中巩固提升有需求、有成效,低成本、可持续的项目,让群众有乐在其中的幸福感、受惠其中的获得感。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3-5个接地气、受欢迎、有特色文明实践品牌项目。

(三)实施文明实践队伍提升行动 

1.建强志愿服务队伍。着眼文明实践工作内容和任务,配置“8+N”志愿服务队伍,“8”即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8支常备队伍,“N”即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领导干部带头做志愿者,在职党员参与率力争达到80%,每年人均志愿服务时长达到20小时。

2.壮大志愿服务组织。鼓励动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公众人物、专业人士、企业家等牵头成立志愿服务组织,示范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发挥志愿服务中心作用,孵化和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在项目承接、活动资金、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组建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全民志愿,努力使基层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人数占比达13%。

3.加强志愿服务培训。坚持先培训再上岗,帮助新招募的志愿者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重大意义、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提高服务技能和方法。加强理论研讨和实践锻炼,加大对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管理人员,文明实践项目运营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者等骨干力量的培训力度。开展文明实践工作交流、实地考察、项目大赛等,提高文明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县级中心每年开展集中性培训不少于4次。

(四)实施文明实践结对帮扶行动 

1.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国文明单位与县级文明实践中心、省级文明单位与镇(街道)文明实践所、市级文明单位与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结对帮扶、共建共享,发挥各级文明单位自身优势,根据群众需求组建志愿服务队,每月至少开展1次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在文明单位落地生根。

2.用好重点领域帮扶力量。动员组织青年、文艺、科技、医疗、环保、司法、巾帼等重点领域志愿者力量,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立“新时代宣讲师”队伍,从党政机关、高校、党校分层遴选一批同志,颁发“新时代宣讲师”聘书,专门从事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宣讲师每月至少开展1次宣讲。

3.丰富文明实践帮扶方式。开展集中服务,利用节庆、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站点服务,针对群众日常需求,依托普遍设立的志愿服务站点,进行经常性帮扶。开展点单配送服务,采取“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

(五)实施文明实践线上融合行动 

1.建立文明实践信息平台。全面推广蓝田、合阳、城固等地经验做法,搭建省市县三级贯通、共建共享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慧云平台”,动态发布供需信息、公示文明实践项目和活动安排,提供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等一整套志愿服务信息化流程,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各类资源有效配置,促进文明实践工作及时、便捷、高效。

2.与融媒体中心有效融合。发挥融媒体中心舆论宣传动员作用,把理论政策、主流价值、文化文艺、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内容嵌入融媒体平台,通过全媒体宣传,让群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受到教育,在参与实践的同时提升自己。建立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联通融通举措,把文明实践做到手机指尖、做到群众身边。

3.推进文明实践工作创新。积极探索“融媒体+文明实践”工作模式,运用融媒体矩阵、大数据、云平台、VR等技术手段,借助在线展厅、图书馆等服务资源,创新“两个中心”阵地、队伍、内容的融合方式。着眼文明实践数字化连接,探索推出“文明实践码”“文明实践地图”等新载体,让文明实践阵地和活动“一码可查”“一图可视”。

(六)实施文明实践激励保障行动 

1.健全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彰显价值导向,制定以精神奖励为主的褒奖激励措施,增强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完善以志愿服务时长为基础、服务评价为补充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开展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星级评定工作,采取相应激励和回馈办法,为志愿者在积分兑换、免费体检、优惠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礼遇。

2.强化文明实践经费保障。县级财政统筹文明实践工作基本经费,为活动开展、项目实施、业务培训、站点建设和志愿者保险、交通等提供所需经费。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相关规定,支持志愿服务组织承接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救灾等领域公共服务。探索设立文明实践专项基金,拓宽社会募集渠道,鼓励个人、企业进行捐助。

3.加强文明实践宣传推广。用好各大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移动端,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矩阵,丰富视觉识别系统和文创宣传品,开展文明实践微视频、微电影、微宣讲征集大赛,充实专家师资库和课程库,开展“文明实践在陕西”宣传活动,组织媒体记者集中讲好文明实践故事。宣传表彰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弘扬志愿精神。

四、加强组织领导

1.加强统筹协调一体推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等一体推进。宣传部、文明办加强指导,研究解决突出问题,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挂点联系制度,推动“六大行动”落细落小落实。文明委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优势、聚集优质资源,为实施“六大行动”提供支持,构建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压实主体责任联动运转。县级党委承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主体责任,负责制定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功能定位、职责划分、工作流程、人员队伍等,建立完善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中心、所、站三级贯通的体制机制。制定文明实践重点工作项目清单和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重点任务清单,明晰责任、强化考核,联动抓落实、持续抓推进。

3.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亮点。准确把握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坚持软硬件并重、建管用并举,重实绩、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坚持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既继承优良传统又勇于创新创造,不断探索特色鲜明的实践载体和方法途径,着力打造可复制、易推广的文明实践品牌活动,不断开创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局面。

上一条 没有了

  • 下一条 创建文明单位知识测试 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