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创新方法加大“放管服”改革宣传

时间: 2017-06-19 15:18 来源: 渭南市编办

渭南市坚持把开展“放管服”改革宣传作为引领改革理念、展示改革成果、推进改革落实的有效措施,区分不同对象,紧贴改革进程,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抓好“放管服”改革宣传,群众的知晓率、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一、列入计划,夯实责任。坚持把“放管服”改革宣传工作与“放管服”改革任务同步筹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检查。一是规范宣传内容。紧贴 “放管服”年度改革任务,规范宣传内容、宣传方式,明确“放管服”改革信息报送内容、报送标准,要求基层撰写上报的“放管服”改革信息要“带土气”“接地气”,紧贴工作实际,反映改革进程。二是夯实宣传责任。按照市上统筹、县市区实施的原则,市职能转变协调办负责年度“放管服”改革宣传工作的统筹协调,各县市区具体负责“放管服”改革宣传工作落实。市级部门分管领导负责本部门“放管服”改革宣传工作,并指定1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放管服”改革信息报送。三是严格督促考核。把“放管服”宣传工作列入各县市区、市级相关部门“放管服”改革目标考核内容,定期通报“放管服”改革信息上报情况,现场督导重大宣传活动,确保“放管服”改革宣传工作落实。2016年,通报表彰了一批权责清单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进一步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二、创新方法,增强实效。针对不同人群在了解“放管服”改革方面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做好宣传。一是政策宣传。以市县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对象,围绕引领改革理念、坚定改革定力,组织人员梳理了近年来“放管服”改革政策、法规和文件,编撰了《“放管服”改革政策文件汇编》,录入各类改革文件50余份,15余万字,分送市县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对中省“放管服”改革动态政策、领导讲话等,采取《送阅件》方式,及时送相关领导阅示,了解改革动态,凝聚改革共识。二是培训宣传。围绕提高抓“放管服”改革的能力、坚定抓“放管服”改革的信心,组织编写了《权责清单编制指南》《公共服务事项编制指南》《中省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等业务手册,先后组织了“权责清单建设培训会”“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建设培训会”等业务培训,提高了业务骨干抓“放管服”改革任务落实的能力;每次中省召开“放管服”改革方面的会议,都组织各部门负责“放管服”改革人员参加,开拓视野,提振信心。三是活动宣传。经过认真筹划,在市县两级中心广场组织开展了“放管服”改革现场宣传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标语、摆放宣传专栏、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答疑、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等方式,向群众详细讲解中省市“放管服”改革政策。结合现场宣传活动,在城市主要街道设置了“放管服”改革橱窗、“放管服”改革巨幅广告,在群众密集场所的电子屏、公交车电视上循环播放“放管服”改革宣传片,提高了市民对“放管服”改革的知晓率。

三、拓宽渠道,扩大影响。重视发挥各种宣传平台、宣传渠道的作用,下大力扩大“放管服”改革影响。一是建好网站微信宣传平台。适应宣传工作新趋势,市编办及时对本部门网站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放管服”改革栏目。目前,网站每周更新2-3次,重大“放管服”改革信息能够实时更新,日访问量在100余次以上。去年,针对手机移动网络平台普及情况和广大青年人的阅读习惯,筹划建成了市编办官方微信平台,通过主动推送中省“放管服”改革政策和工作动态,增强了宣传的精准性。白水县、潼关县、合阳县编办也建成了本级微信平台,社会反响很好。二是用好各类传统媒体平台。加强与中省市相关媒体的联系协作,先后与市委、市政府网站、渭南日报、渭南电视台建立了“放管服”改革宣传协作机制,充分利用“东秦大讲堂”“东秦百姓”“百姓问政”“向人民报告”等栏目平台,定期组织“放管服”改革大型专稿、专题采访、专题讲座活动。三是用好党校干部培训平台。积极与市委党校联系协调,将“放管服”改革纳入市委党校各级各类干部培训教学内容。及时向参训人员宣传“放管服”改革方向、政策法规、改革重点任务,通报全市“放管服”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重大成效等。四是用好各级政务大厅平台。各级政务大厅既是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的重要平台,也是宣传“放管服”改革政策的重要场所。通过大厅舒适的环境、高效的服务、耐心的解答,及时向群众宣传具体的改革政策,让群众亲身实地体会改革带来的实惠和便利。